3月13日,总部位于深圳的央企华侨城集团推出一批文化业务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作为“文化融合创新的先行者”,此次活动的举办,既是华侨城成立40周年对文化业务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文化央企核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华侨城深耕文化赛道、坚守长期主义的决心。
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的华侨城立足于“优质生活创想家”的品牌定位,40年来培育了“锦绣中华”“欢乐谷”“欢乐海岸”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品牌,打造了90余台各类原创文旅演艺剧目,培育了3千多名演职人员,每年近2万场演出节目、超过100场文化节庆活动同时绽放,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以特色鲜明的文化演艺让世界读懂中华之美
太平有象,幸福无疆。今年央视蛇年春晚,云南省歌舞剧院的20名演员携舞蹈《太平有象》惊艳亮相,这段充满原始感和生命力的舞蹈也在此次活动现场完美呈现。活动上介绍了华侨城集团在文化高地、城市活力、精品剧目、文化IP等多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创新驱动下,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朱晓磊表示:“自成立以来,华侨城始终将文化基因融入企业血脉,践行央企的使命责任,从‘中国文旅产业的开拓者’到‘文化融合创新的先行者’,始终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作为企业使命。华侨城将以此次活动为窗口,向全社会展现集团深耕文化赛道、坚守长期主义的决心,展现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信心,展现以文化之力助推服务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恒心。”
以匠心和热爱擘画大湾区演艺新高度
深圳正以先行示范区的气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浪潮之巅重塑城市品格。作为总部在深圳的文化央企,华侨城集团以文化基因注入改革开放血液,用文化艺术赋予城市灵魂。
活动上,“华剧院”品牌的首次对外发布。目前,华侨城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华夏艺术中心、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东莞松山湖展演中心、坂田文体中心、梦幻腾冲大剧院、北京华侨城大剧院等综合性文化场馆合计51个,拥有6万多个座席,场馆年演出场次超过1.6万场,年观众量近3000万人。
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运营总监、东方歌舞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马晨骋,大麦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制作人李婧,喜马拉雅戏剧与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叶逊谦与深圳华侨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倩共同探讨剧院作为城市文化窗口,如何结合全国优质资源更好地发挥优势,在青年艺术人才培育、原创剧目创制上贡献力量。
深圳华侨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这4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继续联合众多头部行业资源,推出系列文化精品。2025年,华侨城将在湾区带来由国家大剧院制作、濮存昕、徐帆、关栋天领衔主演的话剧《林则徐》,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出品、制作、刘昊然领衔主演的话剧《温暖的味道》,由张翰、孟庆旸领衔主演的舞剧《天下大足》等作品的深圳首演;上演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国际剧目,让文化艺术殿堂更具生活魅力。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文化赋能发展,创想引领未来。华侨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将在数字化时代积极拥抱新技术,以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与旅游、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大湾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通讯员邹曙鸿)